根據安徽省科技廳皖科基獎秘〔2020〕119號《關于開展2020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擇優提名“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技術的研究及裝備開發”項目申報2020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同時按照通知要求,對擬提名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天,主要公示內容見附件。
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者,請于2020年5月26日至6月3日期間向院科技發展部提出,過期則視為無異議。聯系人:段圓圓,聯系電話:6131。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2020年5月26日
一、項目名稱:
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技術的研究及裝備開發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見
提名者: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提名意見:“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技術的研究及裝備開發”項目是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和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聯合立項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經審查,本推薦書中所列內容真實可靠,各欄目均要求填寫,符合申報要求。鑒于該項目技術水平高,應用范圍廣,經濟效益顯著,提名2020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技術進步類)。
三、項目簡介
本項目屬于水泥行業節能環保型高效粉磨技術領域。
項目針對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水泥制備工藝,重點從水泥粉磨原料物化性能、粉磨工藝、裝備開發、系統參數設定、產品性能等方面進行研究,開發出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技術及成套設備,通過建立立式磨+球磨機組成的半終粉磨工藝系統,實現水泥不同組份分段粉磨、多級選粉、成品混合,使入球磨機物料具有顆粒細而均齊、顆粒級配范圍窄、易磨性顯著改善等優點,大幅提高水泥粉磨系統產量,降低了水泥生產的能耗和成本。成果可廣泛應用于國內外新型干法水泥制備工藝用途,減少水泥原材料石灰石資源的過度消耗,科學合理利用工業廢渣,減輕二氧化碳排放等環境污染的壓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通過本項目的成功實施,創新使用全外循環水泥立式磨進行水泥半終粉磨的應用思路,為水泥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節能、高效粉磨技術裝備方案,并開發了與本技術配套的HRM51.4Y、HRM43.4Y、HRM36.3Y等多種規格全外循環立式磨裝備,已可滿足年產80~300萬噸水泥生產線配套的要求,推動了水泥行業的技術進步,成為近年來水泥行業備受關注的熱門技術之一。項目關鍵技術創新點如下:
(一)開發出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工藝系統,并研制出HRM系列全外循環水泥立式磨作為核心裝備與球磨機組成水泥聯合半終粉磨工藝系統,采用磨外選粉設計,實現水泥不同組份的物料“分段粉磨、多級選粉、成品混合”,水泥產品性能優良,系統綜合電耗低。。
(二)研制出HRM全外循環系列水泥立式磨,采用薄料層+高壓力磨輥的新型料床粉磨技術,取消磨內通風,磨內無需噴水,優化磨盤調速技術,研制了進料緩沖料層穩定裝置、高度可調的雙擋料環等裝置,實現了料層的穩定、連續,減少了大顆粒物料逃逸,降低了循環負荷,系統穩定運行。
(三)該全外循環水泥立式磨磨盤襯板采用復合堆焊技術,襯板基體先整體鑄造后機加工,再分塊切割,提高了磨輥和磨盤的研磨曲線契合度,提高了研磨效率。
(四)研制在線檢測磨輥轉速等裝置,結合自有遠程智能診斷技術,提高粉磨系統穩定性。
四、客觀評價
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查新認為:“本項目預粉磨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工藝技術研究及裝備的技術創新和特點:磨機本體無選粉裝置,物料經研磨后全部進入刮料裝置經排渣口排出……采用上述磨機本體無選粉裝置、胎型磨輥與碗型磨盤、高輥壓的研磨裝置、雙擋料圈結構、互聯網遠程監控等創新技術的預粉磨立式磨半終粉磨水泥裝備,國內尚未見有文獻報道。”
2017年12月26日,本項目成果經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組織鑒定,結論為:“項目成果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的成功應用對推動我國水泥工業節能減排具有積極意義,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建議:加大成果推廣力度。”(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編號:建材鑒字[2018]第005號)
五、推廣應用情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項目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截止2019年12月已推廣應用客戶10家,包括寧夏建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聯綠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宜興市青象水泥有限公司等國內多家集團和企業用戶,累計為研制單位帶來新增銷售收入1.05億元。近三年,該成果轉化單位新增利稅4105萬元,并為用戶增收節支約1.76億元。項目主要應用單位如下:
序號 |
應用公司名稱 |
生產規模 |
1 |
吳江市明港道橋有限公司 |
120萬噸/年 |
2 |
泉州市美嶺水泥有限公司 |
150萬噸/年 |
3 |
寧夏中寧賽馬水泥有限公司 |
120萬噸/年 |
4 |
昆明市匯江水泥有限公司 |
120萬噸/年 |
5 |
宜興市勝達水泥有限公司 |
100萬噸/年 |
6 |
北京聯綠集團大同項目 |
100萬噸/年 |
7 |
宜興市青象水泥有限公司 |
200萬噸/年*2 |
8 |
貴州開陽紫江水泥有限公司 |
120萬噸/年 |
9 |
云南麗江交通能源有限公司 |
120萬噸/年 |
10 |
日照市第三水泥廠 |
100萬噸/年 |
2018年全國水泥產量約21.77億噸,水泥粉磨電耗全國平均水平32kWh/t。該項目粉磨電耗比目前國內平均水平低5~7kWh/t。若將來全國現有水泥產能的10%應用本技術升級改造,則累計可為公司帶來新增產值約20億元,未來每年可為用戶節電超過10億千瓦時,按每千瓦時電需0.4千克實物煤計算,每年可節約火力發電燃煤約48萬噸,同時減少幾百萬噸CO2排放。此外,每年可為當地消化大量脫硫石膏、礦渣及煤矸石,在固廢利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六、發表文章和主要知識產權等目錄
(一)文章
出版或發布年份 |
題目、書名或標準名 |
出版單位 |
2017年 |
《提高水泥半終粉磨系統產質量的實踐》 |
《水泥》2017年第6期 |
2017年 |
《立式磨代替輥壓機作預粉磨的改造實踐》 |
《新世紀水泥導報》2017年第5期 |
2017年 |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HRM立式磨磨輥傳動裝置靜力學分析》 |
《科研》2017年12月 |
(二)專利
序號 |
知識產 權類別 |
知識產權 具體名稱 |
國家 (地區) |
授權號 |
授權日期 |
證書編號 |
權利人 |
發明人 |
專利有效狀態 |
1 |
實用 新型 |
一種高度可調立式磨擋料環裝置 |
中國 |
ZL201620117509.9 |
20161130 |
5721559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袁鳳宇等 |
授權 |
2 |
實用 新型 |
一種立式磨進料緩沖穩定料層裝置 |
中國 |
ZL201621415532.2 |
20170721 |
6320648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崔嘯宇等 |
授權 |
3 |
實用 新型 |
一種立式磨主動避讓大顆粒物料的刮料裝置 |
中國 |
ZL201620136845.8 |
20160727 |
5371111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袁鳳宇等 |
授權 |
4 |
實用 新型 |
一種立式磨物料擋料裝置 |
中國 |
ZL20172157632.0 |
20181120 |
8102978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劉福永等 |
授權 |
5 |
實用 新型 |
一種磨輥軸承測轉速裝置 |
中國 |
ZL201621323541.9 |
20170620 |
6248015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李金榮等 |
授權 |
6 |
實用 新型 |
一種內置穩料倉立式磨 |
中國 |
ZL201920539378.7 |
20200428 |
10411542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劉福永等 |
授權 |
7 |
外觀設計專利 |
預粉磨立式磨 |
中國 |
ZL201930377488.3 |
20200428 |
5764828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劉暢等 |
授權 |
七、主要完成人情況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專業 |
技術職稱 |
所在單位 |
項目分工 |
1 |
葉衛東 |
男 |
機械設計及制造 |
正高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項目負責人 |
2 |
劉福永 |
男 |
機械設計 |
中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裝備開發設計和調試、試驗 |
3 |
施俊 |
男 |
機械設計 |
中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裝備開發設計和調試 |
4 |
袁鳳宇 |
男 |
機械設計 |
正高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裝備開發設計和調試 |
5 |
鄧小林 |
男 |
礦山機械 |
正高級 |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
裝備開發設計 |
6 |
張志宇 |
男 |
水泥工藝 |
正高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工藝設計 |
7 |
楊成鋼 |
男 |
電氣自動化 |
正高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電氣設計和智能化開發 |
8 |
陳飛 |
男 |
水泥工藝 |
高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工藝設計 |
9 |
熊會軍 |
男 |
機械設計及制造 |
中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裝備開發設計 |
10 |
李金榮 |
男 |
機械設計及制造 |
高級 |
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
裝備加工 |
八、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第一完成單位: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實驗研究、工藝研究及開發、關鍵設備及技術研究開發、關鍵設備加工制造、工程技術服務、科技成果推廣等工作。
第二完成單位: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承擔項目立項、工藝系統研究、研究統籌協調、驗收鑒定等工作。
九、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負責人葉衛東與完成人劉福永、施俊、袁鳳宇、張志宇、楊成鋼、陳飛、遲源、熊會軍均為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研發人員。作為副總經理兼技術中心主任,葉衛東與其他同志共同完成了“煤粉立式磨系列研制及應用”等多個項目的合作研究,創新和改進了立式磨的多項關鍵技術。
作為本項目負責人,葉衛東在與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合作研發過程中,主持指導開展各項研發設計工作,牽頭組建了項目研發團隊。鄧小林(已退休)作為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人員,與合肥中亞建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完成了本項目的科研開發工作。